一、课程基本信息
1、课程编码:U06M21013
2、课程名称(中/英文):工程力学实验/Engineering Mechanics Experiment
3、学时/学分:24学时; 1.5分
4、先修课程: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
5、开课单位: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
6、开课学期(春/秋/春、秋):春
7、课程模块:学科专业
8、课程类别:专业核心课程
9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:
教材:
《工程力学实验(Ⅰ)》(材料力学实验)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 讲义
《工程力学实验(Ⅱ)》(理论力学实验)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 讲义
二、教学目的和任务
工程力学实验是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。通过力学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,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;更重要的是,提高了学生应用实验的手段与方法分析、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;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或者修正完善力学模型的能力;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一些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研究能力。
三、教学内容、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
根据力学素质、工程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,力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实验、思考性实验、提高型实验和理论力学实验。基本要求为:通过本课程,掌握材料力学基本指标的测试和计算方法,提高实验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。学时分配为:基本实验9个,12学时完成;思考性实验3个,6课时完成;提高型实验2个,2学时完成;理论力学实验2个,4学时完成。
四、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
本课程为实验课程,其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表现为两方面。一方面,能够理论联系实际,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到实验中,应用这些基本原理指导实验设计和操作。另一方面,掌握实验设备与仪器的基本测量原理和操作方法,能够按照要求正确操作实验设备并得到合理的实验数据。
五、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
《工程力学实验》共分为12次教学内容,每次教学内容为2学时,共24学时。
学时 |
章节名称 |
课内总学时 |
理论教学 |
实践教学 |
课外学习 |
备注 |
第一章 |
拉压破坏 |
2 |
0 |
2 |
0 |
|
第二章 |
扭转破坏和测G |
1 |
0 |
1 |
0 |
|
第三章 |
条件屈服强度 |
2 |
0 |
2 |
0 |
|
第四章 |
组合梁弯曲实验 |
2 |
0 |
2 |
0 |
|
第五章 |
弯扭组合实验 |
2 |
0 |
2 |
0 |
|
第六章 |
冲击疲劳光弹 |
2 |
0 |
2 |
0 |
|
第七章 |
偏心拉伸实验 |
2 |
0 |
2 |
0 |
|
第八章 |
未知载荷实验 |
2 |
0 |
2 |
0 |
|
第九章 |
压杆稳定实验 |
2 |
0 |
2 |
0 |
|
第十章 |
应变片测量实验 |
2 |
0 |
2 |
0 |
|
第十一章 |
结构动力学参数测量 |
2 |
0 |
2 |
0 |
|
第十二章 |
碰撞动力学参数测量 |
2 |
0 |
2 |
0 |
|
合计 |
|
|
|
|
|
|
六、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
工程力学实验不仅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直观认知,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,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通过实验教学,提高了学生应用实验手段分析、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;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或者修正完善力学模型的能力;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一些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研究能力。
七、其它说明和注意事项
1.教学方法: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。但教师应在实验展开前,就本次实验涉及的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回顾与提要,对用到的重要理论内容进行深入讲解,确保学生在测得基础数据之后,能够按照要求计算得到相应的参数指标。其次,教师应对实验设计的设备和仪器,详细讲授其基本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,确保学生在安全有序的条件下进行试验。
2.教学质量分析和改进:《工程力学实验》课程涉及到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,对任何内容的讲解不清晰,将导致实验过程和结果处理出现失误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可从两个方面来解决和处理。一方面,教师应加强前期教学规划,合理将所有理论和操作要点进行串联讲解,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。另一方面,对出现遗漏的知识点和操作要点,在现场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时,及时补充说明。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,可持续改善教学效果,提高教学质量。
3.课程首选教材为:
《工程力学实验(Ⅰ)》(材料力学实验)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 讲义
《工程力学实验(Ⅱ)》(理论力学实验)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 讲义
这两本教材基本涵盖所有实验装置和设备的介绍和操作要点,可在实验前进行针对性的预习,便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。
本课程的课程教学网站为:http://tujian.nwpu.edu.cn/lxsyzx.htm。
4.基于学业规范的要求(道德行为规范、作业规范、实践规范等);
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遵守相应的师德师风和道德行为规范。在实验过程中,遵守实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,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。在实验报告批改环节中,应对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,对不足之处应明确指出。
八、考核形式
课程考核形式为考试。课程成绩根据实验操作、考勤和最后的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分。实验课实验操作及考勤占实验课总成绩的30%,完成的实验报告成绩或考试占实验课总成绩的70%。